第647章 要啥自行车-《超级U盘》


    第(2/3)页

    顾名思义,这些产品就是专门为了搭载r摄像机的平台,有些类似影视行业常用的摄像滑轨、吊臂,以及斯坦尼康一种主要挂在摄影师身上的镜头稳定器,却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作为第七艺术与第八艺术,电影和电视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地方就在于灵活多样的镜头画面,可以通过构图、视角、剪辑等等视觉要素传达大量信息给观众。影视导演和摄影师根据创作目的和拍摄对象的不同,灵活使用横摇、纵摇、推轨、变焦、特写等等30种的镜头手法拍摄不同画面,然后用在导演与剪辑师的配合下,用天才的头脑或者熟练的经验将其组合成影视剧所独有的蒙太奇剪接,最终表达各不相同的意思。

    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尽管r虚拟现实概念先后掀起了好几次热潮,最近这一波更是非常接近成熟声势远胜从前,但是影视圈却对此漠不关心。比起这个,高清、高帧数、高动态范围r,乃至高保真、全景声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其实这也容易理解,提高分辨率、帧数、亮度范围、高保真音效、全景声场还原只是进一步增强原来的影音效果,而r却大有掀桌子的趋势。在强调观众自主的r全景影像领域,影视剧惯用的经典镜头手法以及蒙太奇技巧大都失去了作用,左右上下近景远景、看那里看什么全部是观众老爷说了算。拍r影片,导演会问“我该站哪儿?”摄影师说“何处安放我的头?”

    常规摄像机只能拍前面一定视角范围内的影像,不会把旁边那个挤眉弄眼的摄影师以及后面盯着监视器的导演拍进去,可用于r摄影的机器都是多镜头产品,能够一次拍摄360度视角的全景影像,这样一来通常站在后面和侧面的这两位自然该发愁该站哪里的问题。

    当然,办法总比问题多,人们已经总结出了几种r影片独特的拍摄方法。

    以蓝影b露行业为代表的一方强调用户体验,直接把全景摄像机固定在演员头上,以便让观众顺利代入到该演员的主观视角。漫步长滩岛的拍摄也是用的这种办法,由一名演员头戴摄影机进行拍摄,观众只能看见他的身体正面和双臂,却没办法看见背后和脸部。

    汤佳怡只看了一会儿就认出了这种拍摄模式,毕竟网络上已经有好几百部使用类似方式拍摄的r蓝片了。虽然她表示自己没那个闲心跑去看它们,但是架不住马竞这货的反复安利,被他拉着看了一些符合东方审美的精品,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印象。

    所谓船小好调头,蓝色影业向来以超低的制片成本以及激进大胆的拥抱新技术而得名。

    用来形容某些行业的“不占地不占房,工作只要一张床。无噪声无污染,只是偶尔喊一喊”其实也可以用来形容蓝片行业,他们在布景、服装道具以及演员片酬上的预算可以让b级片制片人也汗颜不已,就算赔了也亏不多,自然敢于尝试新题材新技术。

    同样的,因为投资小门槛低,蓝影行业的竞争也比低成本快制作的b级片领域要激烈的多,促使制片商不得不积极关注新热点、新技术,以尽可能地拍出市场感兴趣的热卖作品。

    像是5年前阿凡达电影火爆全球的时候,被誉为“蓝片航母”的r公司就花了一百万美元投拍了很“蓝”的蓝光3影片snr这不是阿凡达。

    其他跟风拍摄3蓝片,以及蓝光蓝片的片商更是不在少数。历史上正是蓝片行业对s录像带还有蓝光光盘的支持,使得这两种格式得以打败竞争对手成为行业标准。所以在r领域,蜜蜂完全没有小看这些“下流”影片的影响力,一直在努力拉拢扶持他们,甚至专门为他们开发可以像帽子一样戴在头上的全景摄像机,这样蓝片公司就可以让男演员充当摄影师,带给观众更有冲击力的第一视角影像。

    其实这个创意本来就是制片方想出来的,为了解决r视野问题,蜜蜂组织公司的精兵强将,专门为其开发了好几种不同结构与用途的r摄影平台,既有适用于传统滑轨升降机以及自行车汽车的转接支架,也有专门设计的遥控机器人,让摄影师远程进行拍摄,可谓上天入海皆可去的。他们甚至还制作了高度和体型接近人类的摄影机器人,其可以把摄像机固定在“脖子”上面,能够带来更加逼真的主观视角,有助于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在景区r化项目中被大量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