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百老汇-《超级U盘》


    第(3/3)页

    艺术创作是有风险的,好莱坞电影就算扑街了靠着录像带、、网络播放还能慢慢收回成本,而戏剧要是票房不佳就只能无奈搁置,毕竟戏剧建组以后每天都要花钱,不可能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靠着后续电视播放、录像带租售收入回天逆袭。

    当年这部影片投资2500万美元,首轮票房1800万,因为入选奥斯卡提名启动二轮放映又收获了1000万,但依然没能填补上制片成本,就更别提发行成本了,不过靠着好口碑带来的持续影响力,这部影片早已经收回投资并且赚到了大钱。

    在百老汇,每部剧两周上座率低于80就要强制下档,而通常要连演数百场才能够收回成本,而演员工作人员都是8小时工作的,加上各种准备时间这些剧院一天只会开两场左右单剧循环直到上座率绷不住为止。

    “啊?那你投不投啊?”张许瑶继续专注捧哏。

    “投啊,”马竞肯定地说道:“百老汇的口号不就是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他们不会送你饮料,而投资百老汇,首映门票、明星聚会、行业活动、托尼奖等你来哦!”

    “哥,你确定你念的这段口号不是八心八箭,破盘价只要998么?”

    “其实也差不多了,就当试试水呗,万一哪朵云彩就有雨呢。”

    因为艺术创作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投资人在戏剧制作中得到的待遇也是冰火两重天,拉投资时自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制作人精心准备试演剧目以求打动投资人,等到拿到钱就由变成“你奏凯,让专业的来!”

    好在美国这边的法制建设比较完善,只要舍得花钱请律师买保险,投资基本上不会完全打水漂,就算剧目因为上演场次不足赔了个底朝天,也有版权以及道具服装什么聊作安慰。

    当然,要是剧目长盛不衰,投资者也会赚得盆满钵满,覆盖之前赔钱货带来的损失不说,还能获得一张够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饭票。

    不过总的来说,通常每四、五部新剧只有一部能够获得观众青睐取得成功,所以制作人非常需要找来一位冤大头先生来承担这超高的失败风险。特别是音乐剧的制作成本越来越昂贵,总投资额从70年代的几十万美元逐年上涨,80年代到了百万,90年代突破千万,就更加需要土豪老板来充当这位可爱的“天使”。

    说起来这都是电影电视害得,它们不但和戏剧抢观众,台前幕后的明星和工作人员也是掠夺的对象,影视圈飞涨的片酬工资自然也会传导到百老汇,再加上特效影视剧提升观众胃口,戏剧的舞台道具也要做得更加精美才能保住观众,整个制作成本想不升高断无可能。

    像是2011年的蜘蛛侠新剧更是花了6500万美元,演员可以在观众头顶飞来飞去,带来的“沉浸”体验比之3出屏电影还要强烈。这部新剧能够舍得花那么多钱也是因为同名动漫改电影的火热,使得投资方充满了盈利信心。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话放在投资人身上也是如此。

    这位大罗伯特先生也是如此,虽然其以投资千万大制作而出名,但同时他也非常喜欢拉其他公司来共同承担风险,比如保险公司和票务公司sr就拉来入股了倪德伦公司。

    倪德伦公司的小罗伯特先生这几年在内地投资了好几个项目,证明这个家族的心态是比较开放的,只要有利可图,自然不愁合作不成。

    而且马竞对r于戏剧的结合非常有信心,就算不能在名剧场经典剧目上展开合作,在百老汇扎个钉子做演示也是好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