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熟悉的味道-《超级U盘》
第(2/3)页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嗅觉受体并非完全的一一对应,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很可能产生同样的气味感受,多种基础香精和呈味剂的混合调制可以产生新的味道感受,并因此产生了人工香精与合成呈味剂的大规模应用。
但是显然,想要模拟更多气味和味道,需求的香精和呈味剂种类也会更多,而且根本没有上限。
在人类攻破脑后插管技术难题实现神经-计算机直连,直接给大脑传输模拟手机信号之前,想要模拟气味和味道,就只能选择香精和呈味剂模拟这唯一的办法。
蜜蜂nr的气味模拟器带有简单的味道模拟功能,但是主要的味觉模拟器却被整合在了厨师机器人上面。
比起挥发在空气中,只需要几个ppm(百万分之一)级别浓度就能起效果的香精,各种呈味剂想要起效需要的用量明显大得多,而且还需要有效地与食材混合好,自然没办法整合在用户端。
表面上看,蜜蜂不给已有初步基础的奇幻花瓶出vr版本,反而一头扎进食品行业的深水里去搞更复杂的食物模拟,是舍易求难自寻烦恼,但实际上后者的难度反而更低。
一方面,因为口鼻腔紧挨着并有通道相通的关系,人们感受到的嗅觉和味觉其实是混合后的结果,嗅觉里含有少量味觉成份,味觉里也有着少量嗅觉成份,花朵甜香的确甜,辛辣食物真的呛。所以工厂调制不含果汁的果味饮料时,除了甜味剂、酸味剂、色素、起云剂这些赋予味、色、形的添加剂以外,还要加入主攻嗅觉的果味香精,才能调制出满意的“果汁”。
虽然马竞已经在很努力的吃花析花,并且发动手下研究团队一起吃一起分析,但是毕竟时间尚短,暂时还做不到完美模拟花朵的味道以及气味。所以这个项目还在用正常速度缓慢推进中,反正也没有竞争对手追赶,完全不需要急着发布一个半成品出来卡位。
倒是食物味道模拟,拜如今发达的食品工业所赐,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的蜜蜂团队,一开始就做到了很高的完成度。
在e7u的帮助下,马竞的嗅觉和味觉敏感程度已经接近人类极限,强过绝大多数专业调香师。就算是二者经验上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中,主要是限量版香水太他喵的难买了。
倒是食物饮品的分析要容易许多,通过品尝百味,在数据库中“录入”所有常见食材、合法添加剂以及其他可能出现添加剂的办法,马竞把自己变成了一台人形自走食品饮料分析仪,只要一闻二尝三漱口,然后稍等片刻就能得出比对分析结果。就连传说中可口可乐锁在银行保险柜里的绝密配方,也已经被他解析了出来。
只是这却没有什么用,可乐这种快消品与其说是卖配方,不如说是卖品牌卖广告。百事的促销人员就曾经对消费者做过双盲试验,发现在不知道品牌时消费者很难分辨二者产品,误认不在少数。
但因为前者的广告营销力度更大,请得起更大的明星、送得起更多的黄盖赠饮,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良性循环和消费习惯,始终把后者死死压在了下面。
而且马竞解析出来的,只是最终的产品含量比例,照着这个可以在实验室配置出一模一样的可乐,拿去工业生产就不行了,因为没有工艺路线图。
好在这些东西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拿来模拟可乐鸡翅的味道简直再方便不过了。
因为偷了懒,直接大规模借鉴别人家产品配方,尽管马竞交给蜜蜂“吃货”团队的配方已经是合并整理过的常见食物合集,后者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对各种配方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是一些抄袭的痕迹还是留了下来。
于是乎,类似“吸、吸,怎么这牛肉的香气这么熟悉?就像、就像……”,“就像牛肉面是吧?而且还是康帅傅红烧味的!”这样的对话出现在会场里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作为最常见的食物味道之一,马竞当初收集到的牛肉味配方足有上百份,以这些配方为基础,项目团队对其梳理优化并进行多轮双盲测试,才得到了蜜蜂自己的牛肉香。
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最终配方还是和康记方便面的很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