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章 穷则思变-《我的青春不留白》


    第(2/3)页

    就是这个问题:什么是商人?

    我知道我必须回答好这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可靠的答案,我是无法说服父亲的。因为平时喜欢谈笑风生的父亲在口才上远比平时沉默寡言的我要好得多了。同时我也深深地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的意义重大。

    因为无知是危险的,如果我自己还连什么是商人这样的一个概念都不清楚,那我还能在商人的圈子里做出什么样的事业吗,我能如何以迷茫的心态在芸芸商人中脱颖而出呢?

    问题我困惑于:商人,什么是商人,他是如何赚钱的?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

    我的思维在回塑,从小到大的记忆,渴望把那个商人形像从记忆中拽出来,仔细研究研究……

    有人说:“商人,什么是商人,商人就是投机取巧,不务正业;士、农、工、商,老祖宗把商人排在了最后一名,那么就是说商人是种贱业,为古人所不耻!”

    史记中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古籍对商人最中性的解释也不过如此,‘利’字当头是人们对商人的普遍认识;

    诗词中有云:‘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仿佛重利已经是世人对商人的唯一的变态需求;韩非的历史著作《五囊》更是直接疾呼商人为社会的蛀虫。所以可以说整个封建历史中,商人在文化社会中的地位与身价,都是为大多数知识分子所不耻的。

    同时在中国,大多的商人仰或企业家的形象,又是并不被普通民众所看起的,而且在中国绝大多数人认为其面目是丑恶的。犹其是绝大多数的贫苦大众而言,是穷凶极恶的猎人,掠夺他人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

    其实商人的初衷并不是与人民为敌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剥削者。究其目的说明了,不过是为了盈利,为自己创造价值,为大多人创造价值,创造就业的机会,从而创造自身的社会价值。当然其中也有剥削的成份,但他们也是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同时释放出的剩余价值也大致能满足普通人的生活所需,并且劳动合约自由......选择的权利一直是在打工者的手上,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中国也不乏聪明睿智,让老板疯狂追捧的打工皇帝。

    只是无商不奸在文人心目中由来已久。从很多的角度来看商人这个职业,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无商不奸,短斤少两,五行缺德等等,如此之类的商人高帽从来没有离开过商人的头顶。虽然我们的社会中也确有奸商在这般的经营市场,但这一棍子打死的说法也是深入民心。

    其实真正的商人做的生意,应该是双赢或多赢的生意,单赢的生意为损人利已,已经是奸商行径,如果生意过程中无人赢利那么这就不是生意了。现在的中国中中小企业过千万,为中国13亿多人口中的大部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国家政治,你能说他全是‘奸’的吗?

    商人的恶名昭彰自古有之,所以也有人说“商人,什么是商人,商人就是除了将本求利之外,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别人身上;什么是商人,‘商人’就是‘伤害别人’的人。

    其实说商人是种贱业只不过是古人对商人的偏见,与其说商人是伤害别人的人,难道这世上还有不用商人提供的商品,还可以过上正常日子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