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紧接着那个人缓缓倒下,一把长剑从她后背直插到心口,当真是一剑穿个透心凉。 这人正是皇后,台下有人向小冬瓜掷出一把剑,她奋不顾身冲过来,以身挡剑。 “不!”小冬瓜的眼睛猛然暴睁,小脸上的血色尽失。 他从孟茯苓怀里挣脱,直扑到皇后身上,放声大哭。 可他久久都没喊她一声母后,因为他再伤心,也没忘了自己的处境,还有横在他们母子之间有太多问题了。 “孩子,对、对不起,你恨不恨我…………”皇后无力地抬起抚上小冬瓜的脸,眼神已经开始涣散了。 “不恨、已经不恨了。”小冬瓜摇头道,眼泪掉得更凶了。 “那就是恨过了?”皇后想说哪个为人母的像她这样,到底还是没说出口。 孟茯苓在一旁,看着他们这对少‘母子’,面临着死别。 一个连母后都不能叫,一个小心翼翼不敢泄露自己儿子的身份。 孟茯苓别过头时,恰巧见圆净笑容有些怪异,许是察觉到她的目光,圆净瞬间又恢复过来。 他变脸的度实在是太快了,害孟茯苓差点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孟茯苓心里存着一股难消的怪异感,久久不散。 这时,是小冬瓜的悲切的哭喊声,使得她收回对圆净的探究目光。 皇后已经断气了,不知为什么,除了心疼小冬瓜这么伤心之外,对于皇后的死,孟茯苓很无感。 不是她过于冷血,一来,皇后对她来说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二来,孟茯苓觉得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皇后肯定与尚鸿靖有什么,他才会对皇后下蛊。 孟茯苓自是不会把这些话说与小冬瓜听,毕竟,皇后现在也是真心悔过,以身救了小孩子冬瓜。 她抱着小冬瓜安慰一番,再看向四周,祁煊这一边的人都训练有素,特别是后面来的都是他的亲兵,现在,已占了上风。 而尚鸿靖被祁煊砍下一只手臂,现在已被捉住了。 所谓擒贼先擒王,尚鸿靖一被捉,他的人便士气不振,没一会,就全部被拿住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尚鸿靖一脸不甘,却没有再继续做无谓的反抗。 “靖王意图谋反,罪不可赎!其党羽………”皇上才从保护圈中走出来,面上竟有一抹不容忽视的狠决。 孟茯苓倒是没想到皇上做事如此利落,当场处决这些叛党,也许是不想夜长梦多、危及自己的江山。 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孟茯苓还是觉得顺利得有些不正常,总觉得有哪个细节出现差错。 ****** 皇上也对外宣称小冬瓜并非妖物,是尚鸿靖污蔑他的。 皇后的事也被做了修饰,毕竟她人已死,又是被下了蛊,皇上到底是顾念情份。 而小平子则被祁煊处死了,原来是尚鸿靖的人,在幼时,便被尚鸿靖安插在太子身边,一步步取得太子的信任、监视太子。 就是他将小冬瓜的身份泄露给尚鸿靖的,由尚鸿靖指使皇后怂恿太后请来圆净。 太后毫不知情,却被当了枪使,现在后悔莫及。 至于圆净出来指认小冬瓜是妖物一事,圆净倒是主动站出来自圆其说,便成了尚鸿靖动了手脚,以导致他算错。 皇上以为圆净是收了尚鸿靖好处,才出面帮尚鸿净,碍于圆净在本朝的份量,便作罢。 如果孟茯苓当时没有看到圆净面上怪异的笑容,也许会因为他向她索要二十万两银子,认为他不过是贪财的老和尚。 可他真的只是贪财?一个受人敬仰的高僧会这么坦然地承认自己贪财?还是另有隐情? 再说,尚鸿靖处心积虑了这么多年,当真这么容易就被击倒? 所以,每个人都以为尚鸿靖意图谋反的事告一段落,唯独孟茯苓心里怪怪的,还有些不安。 这种不安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另一个消息击得溃散。 “什么?桦霖他们进了燕国地境,就失去消息?而燕国内已大乱?”孟茯苓听后大惊,怔怔地看着祁煊。 龚烈跟了韩桦霖一路,都有定时传消息回来,入了燕国境内,消息便断了。 “是!”祁煊紧皱着眉头,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孟茯苓。 “桦霖有毒在身,为何要跑去燕国?”孟茯苓怎么都想不通。 风临在外面听了好一会,才走进来,“正因为有毒在身,才要去燕国。” “此话怎讲?”孟茯苓急问。 “韩桦霖的毒拖太久,我也没把握能解。不过,有一个人,医术高绝,绝非我能比,只要他肯出手,这世上就没有他解不了的毒。” 风临提到这个人时,面上难得涌出敬佩之色。 “是谁?你就不能一次性说完?别卖什么关子了。”孟茯苓如此着急,哪里由得风临卖关子? 祁煊却知道风临说的是谁,“你说的可是药王谷的谷主伊千重?可药王谷隐世难寻,无人得知真正的位置。” “将军,你说得不错,绝大多数人不知药王谷的真正位置,但有传闻说药王谷留在燕国境内,也许韩桦凛是寻药王谷了。”风临说道。 “葫芦,你说桦霖会不会找到药王谷了,在谷里,龚烈才传不出消息?”孟茯苓紧捉着祁煊的手,面含希翼道。 祁煊不忍打击他,风临倒是直接,“药王谷哪有那么容易找?倒是最近燕国境内不太平——” 风临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祁煊打断了,“闭嘴!” “乌鸦嘴!”孟茯苓也怒斥道。 风临悻悻地摸了摸鼻子,才道:“不过,他们也有可能跑到燕国找那天命女了。” “天命女又是?”孟茯苓脑仁有些疼。 怎么又扯出什么天命女了?孟茯苓觉得自己要被搞晕了,韩桦霖要解毒,找药王谷,她还可以理解,关天命女什么事? 祁煊瞪了风临一眼,便解释给孟茯苓听。 原来燕国有一宗室女,出生时,霞光满天,被喻为祥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