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开山之作 魔都假日-《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3/3)页

    后期特效15万,3.75%。这片子特效镜头不算多,但后期调色工程量不小,初版在纪录片频道做,半成品再拿到魔影厂调教。

    音效音乐20万,5%。爱情片么,出氛围很大程度上要靠bgm,这方面省不得。

    后勤30万,7.5%。剧组几十号人,一个月吃喝拉撒,30万只是将将够用,这还是因为所有人各住各家,剧组不用包宾馆,否则50万都打不住。

    备用金20万,5%。前世陈一鸣经历的剧组从来没这东东,这一回如果一切顺利,这20万陈一鸣会打进宣传费里。

    宣传费用120万,30%。这个比例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最低标准。

    不过铂爵背靠魔影集团,自己人的电影曝光肯定有保证,陈一鸣预留的宣传费,主要用在互联网营销方向。

    400万严丝合缝,每个小项都落在合理区间之内。

    好莱坞在商业电影制作方面可谓千锤百炼,这个预算分配标准是久经实践总结出来的,照此操作不保证出好电影,但总不至于赔大钱。

    ……

    作为铂爵三人组中最核心的那个,导演陈一鸣的任务最为繁重。

    白天他得跟着摄影组外出堪景,定机位,定轨道,调试摄影机。

    有大壮打前站,取景自然是畅通无阻,但这台阿莱25可是把大家折腾得不轻。

    在2009年,专业的电影级数字摄影机还是个新东西,大家都要一边用一边总结经验。

    陈一鸣在另个时空倒是有一些使用阿莱的经验,但初代阿莱也是第一次接触。

    数字机对比胶片机,始终都面临着一个“还原颗粒感”的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数字机拍出来的素材,过于干净锐利,电影感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陈一鸣穿越的年份,数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仍然有许多大导演坚持使用胶片机制作电影。

    毕竟,越是大制作,胶片费用在总体制作费用中的比例越低,那些动辄三五亿美元的超级大片,浪费的胶片钱不过九牛一毛。

    反倒是数字机为了还原颗粒感,需要频繁地调试滤镜,加上繁琐的后期调色,耗费的时间成本不一定就比烧胶片更少。

    现在《魔都假日》剧组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初代阿莱属于半验证机,滤镜套组就那么几个,换来换去始终达不到陈一鸣的要求。

    《罗马假日》是一部黑白电影,又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片子,观者自带滤镜,没谁会去挑剔它的画面。

    《魔都假日》可没有这种先入为主,必须经受观众最严苛的审视。

    原片剧情简单,大量的中近景和特写,氛围全靠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果不在筹备期就把基础调性找准,拍出影楼风那是超大概率事件,后期根本救不回来。

    无奈之下,陈一鸣只好求救于如来佛祖,提前把魔影厂的艺术指导搬出来。


    第(3/3)页